2021年7月26日
【認識替代性創傷】
從四月份的鐵路出軌事件開始,一直到最近的疫情延燒,這幾個月來我們社會一直壟罩在一股災害的氛圍中。研究曾指出有三分之一的救災人員會有強烈的壓力,進而產生焦慮症、憂鬱症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。另一方面,第一線救災和防疫人員卻可能因為顧慮社會期待或同儕評價,而掩飾自身的創傷反應,將求助視為畏途。因此幫助第一線專業人員避免替代性創傷、遠離身心耗竭是有其重要性的!
替代性創傷是指,雖然並沒有親身經歷災難/疾病,也非受難者/確診者的重要他人,但透過聆聽事件經過、觀看事件相關畫面、陪伴受難者/確診者或親友,對受難者/確診者產生高度同理心,使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,彷彿感到身歷其境一般,經驗到自己本來不會出現的創傷反應。
因此,疫情事件對心理傷害的影響不僅止於確診者本人,相關工作人員如第一線醫護和防疫人員等,ㄧ起經歷疾病苦痛及死亡威脅過程,感同身受後,也容易成為受到心理傷害的族群。此外,一般民眾因為關心疫情,透過媒體接受大量疫情資訊,也可能情緒涉入過深,產生替代性情緒創傷,影響日常生活。
除了尋求正式的求助管道,如專業精神醫療、心理諮商協助、心理諮詢專線外,第一線人員也可以從身體和認知兩方面來幫助自己緊急減壓。
身體方面,可參考上週我們曾介紹過的各種放鬆法或呼吸法,來舒緩緊繃的身心。
而在認知方面,則可注意看看自己的心態或想法是否讓自己難以放鬆休息,比如說以下這些想法-
「其他人都還在工作,我也該繼續工作」
「民眾/確診者的需要比我的需要更重要」
「唯有一直工作,我才有貢獻」
「只有我能做這些事」
如果發現自己有類似以上這些想法,不妨幫助自己轉個念頭吧。
專家建議,要為自己設立健康的界線。不健康的界線是,從不對人說不、總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需求之前、覺得要對別人的健康快樂負責等等,這會使得耗竭提早出現。而健康的界線是,在能力範圍盡力完成你的責任,而不被界線外的情緒和議論影響,進而得到心靈的自由。健康的界線可以幫助你避免耗竭!